豪利时(Oris),这个诞生于 1904 年瑞士荷尔斯泰因的制表品牌,宛如制表界的一位隐世高手,虽不像劳力士、欧米茄那般被大众熟知,却在懂表之人的心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 。其创立者 Paul Cattin 和 Georges Christian,两位来自制表重镇力洛克的制表师,带着对机械时计的热爱与执着,开启了豪利时的传奇之旅。品牌名称 Oris 源于 Holstein 近郊溪流和河谷名称 “Aurisa” 和 “Orusz” 的组合,仿佛从一开始,就带着瑞士山水间的灵韵与坚韧。
创业初期,豪利时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1906 年,第一家分厂在 Holderbank 开设,主要负责组装,此后 Como、Courgenay、Herbetswil 电镀工厂、Bienne 表盘工厂等相继设立,不断扩充着品牌的制造版图。1925 年,豪利时推出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首枚腕表,正式踏入腕表制造的领域。1938 年,品牌推出著名的指针式日历机芯和腕表,这一创新设计保留了表盘的完整性,同时做到合理布局,在当时广受欢迎。此后,豪利时在机芯研发上不断突破,1952 年推出带有自动上链的 601 机芯,1966 年推出 645 自动机芯,1968 年 652 机芯更是荣获瑞士纳沙泰尔天文台认证,卓越品质得到权威认可。
然而,上世纪 70 年代的石英危机,如一场暴风雨,让整个瑞士制表业陷入寒冬,豪利时也未能幸免。1970 年,豪利时将股份卖给了当时的钟表业老大 ASUAG(如今的 Swatch 集团),被指派生产廉价表款,产业危机加剧,裁员和关闭分厂成为无奈之举,品牌辉煌不再。但就像凤凰涅槃,1982 年,时任豪利时品牌董事长的 Dr. Rolf Portmann 和 CEO Ulrich W. Herzog 从集团手中购回股权,豪利时再次成为独立品牌,并且坚定地只做机械表。
重生后的豪利时,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1984 年,指针式日历表在日本大获成功,为品牌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也让豪利时确立了制造具有价格竞争力但风格独特的机械腕表这一目标。此后,豪利时在机芯研发和功能创新上持续发力,推出多款复杂功能腕表。1996 年,豪利时首次参与大型赞助活动 ——Oris 伦敦爵士乐节,开启了与爵士乐的长期合作,每年推出纪念爵士乐手的限量表款,还诞生了艺术家系列,成为文化系列中的重要成员。2002 年起,豪利时涉足赛车领域,与 BMW 威廉姆斯 F1 车队达成合作并持续至今;2013 年涉足古董车拉力赛;同时还涉足潜水和飞行领域,与 Blue Eagles 直升机特技表演队合作,赞助瑞士航空飞行队和 Ambri 飞行大会等。这些跨界合作,不仅丰富了品牌内涵,也为其腕表设计带来了更多灵感。
大表冠 403 的设计美学
(一)表壳与表冠
大表冠 403 自主机芯腕表的表壳设计堪称经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40 毫米的精钢表壳,厚度为 12.3 毫米 ,这样的尺寸对于现代男性来说,堪称黄金尺码,无论是纤细的手腕还是较为粗壮的腕部,都能轻松驾驭,完美适配。表壳的修饰工艺十分考究,以大量拉丝工艺处理为主,这种工艺赋予了表壳一种细腻的质感,如同岁月沉淀的痕迹,低调而又充满内涵。而表圈与表侧则采用了抛光处理,当光线洒在上面,拉丝与抛光部分形成鲜明的明暗对比,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与深邃的夜空相互映衬,不仅拉升了腕表的豪华感,更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精致。
标志性的大表冠设计,无疑是这款腕表的点睛之笔。回溯历史,大表冠最初是专为飞行员打造的。在那个航空事业刚刚起步的年代,飞行员们在起飞前需要进行精确的校准对表,然而他们常常需要佩戴厚重的手套来操作飞机,普通的小表冠很难在戴着手套的情况下轻松拧动。豪利时的设计师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于是大表冠应运而生。如今,虽然飞行员的操作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个经典的设计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豪利时品牌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大表冠不仅延续了其复古的韵味,还在细节上进行了优化。它摘掉了传统的滚花纹表圈,换成了简洁的光圈,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在保留复古感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让腕表更具时尚感。表冠上还镌刻着 “ORIS” 字样,彰显品牌身份,每一次旋转表冠,都仿佛是在与品牌的历史进行一次亲密对话。
(二)盘面布局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腕表的盘面时,会发现其布局充满了独特的美感。它采用了经典的小三针设计,与常见的大三针布局不同,这种设计为盘面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层次感和复古氛围。中央的时分针简洁大方,精准地指示着时间的流逝,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故事。另一根尾端设有箭头的指针则承担着环形日期指示的重任,它沿着表盘的边缘缓缓移动,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流转。6 点位置的小秒盘,如同夜空中的一颗璀璨星辰,虽小却格外引人注目。豪利时在小秒盘的设计上独具匠心,采用了同色系设计,使其与整个盘面融为一体,不仅保证了盘面的美观效果,更让腕表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和谐统一。这种独特的盘面布局,既满足了佩戴者对时间和日期的读取需求,又展现了品牌对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三)色彩运用
在色彩运用上,大表冠 403 自主机芯腕表展现出了独特的品味。它提供了赤褐色和绿色两种盘面选择,这两种颜色都属于莫兰迪色调,饱和度较低,带着一种淡淡的灰色调,仿佛是被岁月轻轻蒙上了一层薄纱,既不张扬,却又充满了故事感。这种色调在如今众多色彩浓郁、明艳的彩盘腕表中脱颖而出,给人一种清新、活力的感觉,宛如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心头,带来一丝惬意。
赤褐色盘面,偏粉色调,犹如夕阳西下时天边那一抹绚丽的晚霞,温暖而又迷人。它与盘面整体的颗粒纹饰面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质感,仿佛让人触摸到了岁月的纹理,每一次凝视,都能感受到时光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而绿色盘面,则像是春日里的一片静谧森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带着一份宁静与深邃。这种绿色不是那种张扬的翠绿,而是一种沉稳而内敛的色调,与颗粒纹饰面相互呼应,更显质感,仿佛将大自然的清新与神秘融入到了小小的表盘之中,让人在佩戴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拥抱。这两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为腕表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更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于色彩和风格的个性化需求 。
403 自主机芯解析
(一)机芯参数与性能
大表冠 403 自主机芯腕表的核心 ——Oris 403 自产机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满链状态下可提供长达 5 天,共计 120 小时的动力储备 。这一出色的动力表现,让佩戴者无需频繁上链,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确保腕表精准运行,仿佛一位不知疲倦的时间守护者,默默陪伴着主人度过每一个精彩瞬间。
在擒纵系统方面,该机芯采用了硅质擒纵。硅质材料具有表面光滑、轻量化、低摩擦等诸多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腕表的运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就像是腕表机芯中的润滑剂,有效提高了腕表的传动效率,让机芯的每一次跳动都更加顺畅,每一次计时都更加精准,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舞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动作轻盈而流畅。同时,该机芯还具备抗磁性能,能够在复杂的磁场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走时精度,无惧现代生活中各种电子设备产生的磁场干扰,为佩戴者提供可靠的时间显示。
(二)创新技术亮点
豪利时在 403 机芯的设计上,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精神。机芯在硬件设计上大胆革新,将传统的滚珠轴承改用了低摩擦的滑动轴承系统。这一改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技术内涵。滑动轴承系统就像是为机芯打造了一条更加平滑的高速公路,让机芯的运转更加高效、稳定。它减少了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化繁为简,有效降低了机芯的故障率,大大提高了机芯的耐用性和稳定性,仿佛为腕表的心脏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使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跳动。
不仅如此,豪利时在机芯出厂前,会以比 COSC(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更高的认证标准来进行调校 。COSC 作为全球最严格的手表认证机构之一,其认证标准已经相当严苛,但豪利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追求更高的精度。经过精心调校,403 机芯的日误差可达每天 – 3/+5 秒的水平,这一精度表现超越了许多同价位的腕表机芯,充分展示了豪利时在制表工艺上的精湛技艺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就像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原创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xymghbl.com/hq-87872.html